我是盐城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23级小学教育专业232班的李香,作为盐城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第32批铁军支教团成员、星“核”灿烂志愿宣讲团小队长,我跨越千里从黄海之滨来到新疆哈密,以甘肃北山高放废物处置工程的真实故事为载体,将戈壁深处数十年的坚韧不拔与家国担当,扎根在孩子们的心中。
一、童声互动,回溯戈壁上的岁月
电从哪儿来?孩子们七嘴八舌的童真回答,为“北山故事”的登场做好了铺垫。随后我通过PPT清晰呈现甘肃北山的极端环境与“万年级”工程核心任务,再结合山顶木桩传信、颠簸守护生日蛋糕、陈亮弃海外优渥工作扎根戈壁等典型事迹,让孩子们直观感受建设者的艰辛与担当。孩子们全程目不转睛,还不时举手提问“叔叔阿姨住在哪里呀”“他们会不会想家”,互动的热潮此起彼伏。
二、一纸童话,藏着最纯的精神回响
活动结束后,不少孩子追着递来画纸——粗糙的纸页上,稚嫩笔触勾勒出戈壁、繁星与戴安全帽的“英雄”,角落歪扭写着“北山加油”,满是认真。本是一次简单的故事分享,却没想到戈壁上的坚守,已在孩子们心里种下崇敬的种子。那些不成形的线条、歪扭的字迹,是童真最纯粹的致敬,是他们对“担当”最直观的理解。看着孩子们仰起的期待小脸,我忽然明白,这场分享从不是单向输出,我们讲建设者的故事,而他们用真诚画笔,给了这份坚守最动人的回应。
三、以心传心,让坚守化为成长底色
走出教室,哈密的阳光洒满肩头。我想,教育最动人的模样,从不是遥远的灌输,而是将千里之外的坚守,变成孩子们眼前可感、心中可学的榜样。北山建设者们苦中作乐的乐观、舍小家为大家的担当,不是遥远的传说,而是化作了孩子眼中闪烁的光、心中真切的向往。当“两弹一星”精神融进戈壁故事里、藏于胡杨品格中,便成了照亮成长之路的温暖力量。我相信,这份精神可以在童心里茁壮生长。
跨越山海,以故事为桥,让戈壁坚守与家国担当浸润童心。这场双向奔赴的精神对话,既让建设者的初心照进童真,也让支教的意义愈发厚重。愿这份扎根心底的崇敬与担当,化作孩子们成长路上的不竭动力,伴他们勇敢前行、向阳而生。



(审核 杨日晨 编辑 张艺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