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暑期社会实践】体悟篇|黄璐瑶的支教小记
发布时间:2025-09-15  作者:黄璐瑶  编辑:张艺欣  审核:  查看:15

我是盐城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23级小学教育专业233班的黄璐瑶,在“点亮微光,盐青先行”(第三季)志愿服务团中,担任“巧手创艺”课程的老师,带着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传承民族技艺,感受民族文化的精美,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与热爱。

初到桂林,不同于城市的喧嚣,这里群山连绵起伏,云雾缭绕其间,宛如一幅灵动的水墨画卷。来这之前,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我究竟能为当地的孩子带来些什么?”带着这份沉甸甸的思考,我踏上了支教的旅程。

学校的设施虽然简朴,但看到孩子们纯真的笑脸和渴望知识的眼神,瞬间驱散了我所有的不安与疑虑。每当上课走到教室门口时,总有那么几个孩子跑过来对我说:“黄老师,今天有我们班的课吗?”“今天我们做什么手工呀?”那一瞬间,我清晰地感受到了孩子们的喜悦,也更加明白自己肩负的责任。

在教授“壮族铜鼓”和“壮锦团扇”时,同学们跟着我的思路,按照我逐步讲解的步骤和方法,一步一步完成了作品创作。在这个过程中,大家不仅掌握了相关的制作技巧,还深入了解了壮族文化的精髓,体验到了传统手工艺的魅力。那一刻,我意识到,我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份陪伴与希望,是与他们共同探索世界、点燃梦想的火种。

习近平总书记给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队员的回信深深激励着我,作为新时代青年,志愿服务是家国情怀的生动实践,是锤炼本领的重要路径,更是志愿精神传承的时代担当。

在兴安县高尚镇中心小学的日子,让我想起《当你像鸟飞往你的山》中的一句话:“我们生命中都有一座真正的山属于我们自己,希望我们每个人最终都能够像鸟一样,飞往我们自己的山。”或许我们无法改变他们的命运,但至少,我们用14天的时光,在他们心中种下向往远方的种子。初心如磐,笃行致远。我将继续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力量,在扎根中追寻教育真谛,做好知识传承的摆渡人,成为点亮希望的追光者!

(审核 贺子君 编辑 张艺欣)



地址:(通榆校区)江苏省盐城市开放大道50号

邮编:224002

联系电话:(00)86-515-88233168

电子邮箱:jykxxy-bgs@yct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