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科学学院“普语润乡,筑梦疆桂”推普实践团在广西、新疆两地同步开展的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活动顺利收官。团队成员跨越山海,以专业服务和青春热情为纽带,将语言推广与教育帮扶、文化互鉴、乡村振兴紧密结合,为当地播下语言文明的种子,助力区域发展。
桂地推普:特色课堂点亮童心,爱心阅览室延续温情
实践团跨越1500公里抵达广西桂林兴安县高尚镇中心校,为150余名学生开展为期半个月的推普活动。团队以“语通世界,言展风华”为主题,通过辩论、情景对话、故事讲述等形式,帮助孩子们突破表达障碍。课程结合当地特色,用普通话讲述桂林抗战历史、壮族铜鼓文化,并开展科普实验教学,让知识更易理解。
这份关怀已延续两年。此前,团队募捐2万余元将洪水损毁的教室改造成“爱心阅览室”,陈列千余册书籍,包括《普通话儿歌300首》等读物,并定期举办读书分享会,推动普通话学习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志愿者邱梦阳表示:“希望这里成为孩子们通过普通话看世界的窗口。”
疆区推普:精准培训助教学,语言共筑连心桥
此外,团队联合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昭苏县、伊宁市,开展为期一个月的中小学教师普通话培训。数百名团队志愿者为近百名新疆教师提供定制化辅导,助力提升教学能力。
推普活动聚焦发音难点,采用“字理拆解+口型示范”等创新方法,针对性解决“平翘舌不分”等问题。团队志愿者张琳茗说:“推普不仅是教学,更是搭建文化交流的桥梁。”
青春聚力:深化推普模式,助力发展共前行
教育科学学院“普语润乡,筑梦疆桂”实践团在广西、新疆两地开展推普活动,紧扣“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团队将持续深化“推普+教育”模式,让普通话成为乡村振兴的“催化剂”。志愿者们也承诺将继续关注两地需求,为语言文字事业发展和民族文化融合贡献力量。
(审核 贺子君 编辑 张艺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