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引导大学生正视情绪压力,搭建艺术表达与心灵沟通的桥梁,4月13日下午,大学生心理卫生协会在主楼B503教室举办“‘心’绘缤纷情绪坊”主题活动,吸引30名同学参与本次活动。
活动在主持人的热情介绍中拉开序幕。参与者以6人小组为单位,在25分钟的自由创作时间里,用画笔将喜怒哀惧等情绪转化为具象的表情符号。明黄与橙红交织出雀跃的笑脸,蓝紫色漩涡描摹愤怒的漩涡,更有同学突破平面限制,用立体折纸展现情绪的层次变化。“绘画时仿佛在和自己的潜意识对话。”2022级沈同学在绘制的毛线球旁写下这样的感悟,“原来情感也可以如此古灵精怪,写研究报告时的愤怒中夹杂着‘Wired’,却也藏着‘Peace and love’。”
游戏激活引共鸣
随后的“加字游戏”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同学们轮流为词语添加内容,共同编织出一个个完整而有趣的故事,在欢声笑语中打破了社交壁垒。一位未能及时接龙的同学大方分享了自己的创作:“这颗五彩的心记录了多彩的情感,画上创可贴后,它多了一份自我疗愈的勇气。”在“土豆土堆腿肚子”接力环节,各组通过传递词语的方式拉近距离,默契与笑声交织,进一步消融了彼此间的陌生感。
色彩照见话成长
活动最后是作品展示环节。咧嘴笑的三星堆、疑惑的海绵宝宝……每一幅作品都因分享而变得更加生动。活动负责人徐子涵表示:“我们特别设置了无评判的创作空间,希望同学们在安全的环境中学会与情绪共处。”最终,30幅表情涂鸦作品最终绘成了一幅同学们心中共同的“情绪万花筒”,斑斓的色彩映照着年轻心灵的真实脉动。主持人于晨锦总结道:“每抹色彩都是心灵的独白。当我们将难以言说的情绪转化为可视化符号,便开启了自我疗愈的第一扇窗。”
参与者手捧作品合影留念,光影交织间,青春的迷茫与憧憬定格成永不褪色的心灵画卷。这场色彩与心灵的深度对话,不仅为情绪表达提供了崭新范式,更让每位参与者懂得:真正的心理健康,始于对自我情感的温柔凝视与勇敢表达。
(审核:张钰 编辑:张艺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