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增强儿童对孤独症的认识与理解,提升儿童的表达与社交能力,激发儿童对友好社区的期待与参与热情。盐城师范学院第31批新疆实习支教团联合喜利妈妈社会服务中心,于4月2日在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第一小学成功举办了以“一起守护星星的孩子”为主题的世界孤独者日活动。本次活动由我院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徐晓瑾同学精心策划并主持,与江苏父母大学一道,共同营造了关注孤独症的良好氛围。
活动当天,五年级学生齐聚察县一小二楼录播教室,共同参与这场充满意义的教育活动。本次活动在热烈的掌声中拉开帷幕,学生们依次参与各个环节,用互动和思考表达对孤独症儿童的关心和理解。
在活动过程中,学生们首先观看了电影《海洋天堂》,通过影片的情节和角色,孩子们对孤独症有了初步的认识。随后,徐晓瑾与学生们进行互动问答,提出问题。
“你知道这讲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吗,可以简述一下。”
“你身边有类似影片中‘大福’这样的孩子吗?”
“如果你在现实生活中遇到‘大福’你会怎么做?”等。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进行讲解和分享,让学生了解孤独症并知道了在面对孤独症时应该怎么做。
最后,察县喜利妈妈社会服务中心的老师分发心愿信纸,邀请孩子们描述自己对于友好社区的期待,并写在心愿信纸上。孩子们眼中泛起星光,接过信纸便伏案书写,彩笔在纸面游走成虹。有人画下开满糖果的街角,有人描绘雨天共伞的温暖,稚嫩的笔迹里,彩虹社区在童真中悄然绽放。信纸渐铺成斑斓星河,每个字符都跳动着对友善邻里的憧憬,稚嫩指纹在落款处烙下纯真诺言。
通过参与本次“蓝色行动”,学生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孤独症儿童的生活和需求,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关爱之心,坚定了他们为建设友好社区而努力的决心。据悉,本次“一起守护星星的孩子”世界孤独者日活动也是我院“点亮微光 盐青先行”党团志愿服务系列活动的暖心缩影。“通过体验式教育,学生在情境互动中深化社会认知,触发共情觉醒与情感升华。后续我们将持续构建学生社会情感培育体系,推动责任伦理的内化与亲社会品质的塑造。”江苏省心理学会副理事长、江苏父母大学讲师、心理学博士伏干教授表示。
(审核:海英 编辑:张艺欣)